如果有人問起,旅行尾道,能被多少貓咪療癒
我大概會說:那個午後的雲層很厚,貓就和陽光一樣躲了起來
但那天,搭著纜車上看了時隱時現的千光寺,在岩縫間感受千年古剎的莊嚴;從觀景台眺望遠方的瀨戶內海,在霧氣裡迷失了分明的輪廓。
沿著石板小徑走入尾道古樸的商店街,在老巷間等待列車駛過、看陳舊的招牌泛著時光的溫潤、端詳手寫字跡留著舊日的氛圍感。然後選了間尾道拉麵作為午餐,再偷嚐了口嫩滑的布丁當點心。
我想,療癒的從來不是偶遇的貓
而是尾道這座老城本身
不刻意營造的浪漫、街角巷口店鋪的溫度
是即便沒有日麗風和的風景、沒有遇見想見的貓
仍能愛上這座海濱的小鎮的理由
本文會依照以下順序撰寫,讀者可依序閱讀
1. 在山海交錯的文化長廊,尋覓港町的歷史軌跡:廣島,尾道市
2. 穿越坡道與貓影,收藏千年寺院的時光膠囊:行程規劃
2-1. 尾道市內旅行,行程建議
2-2. 瀨戶內地區鐵路周遊券 (Setouchi Area Pass)
3. 尾道市景點推薦
3-1. 紅堂映翠巒,見證千年歲月流轉的信仰與風景:千光寺
3-2. 懸浮樹梢間的視角,將城市與海洋納入眼底: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
3-3. 於詩文與綠蔭間,感受歷代文人筆下的尾道風華:文學之道
3-4. 融合地方藝術與世界視野、邂逅貓咪與美學的故事:尾道市立美術館
3-5. 在木質招牌與復古門面間,感受老鋪與文創的時光長廊:尾道本通商店街
4. 尾道市美食推薦
4-1. 從醬油湯頭到豬背脂,在港口品味尾道拉麵的餘韻 :喰海
4-2. 嚐一口復古玻璃瓶中,綿密的布丁與尾道檸檬的享受:小野貓點心鋪
5. 在時間與空間中,尋找生活的美學 - 尾道住宿推薦:LOG
6. 慢活的山海之城:尾道,旅後感
1. 在山海交錯的文化長廊,尋覓港町的歷史軌跡:廣島,尾道市
在瀨戶內海的潮汐節奏中,有座坐落於廣島與岡山兩大都市之間的小城,名為尾道。尾道始建於平安時代的港町,曾以千帆雲集的盛況譜寫中世紀商貿史,如今則以山徑迂迴的寧靜,在現代旅人的地圖上標註出獨特的人文座標,成為許多人到訪瀨戶內地區會安排的一座小鎮。
尾道市區緊鄰瀨戶內海,市內密布著數十座已逾千年歷史的古剎、依山而建的百年舊民宅與石板路蜿蜒交錯、還有近代年輕人在復古巷弄裡進駐的新意,一個個畫面就像立體的城市年輪剖面,映照出尾道深厚的文化積澱,將八百年歷史壓縮在方寸步程之間。
這座擁有深厚裡史的小鎮,不僅是「坡道之城」,更以「文學之城」與「電影之城」聞名,將豐厚的藝文的基因深植於城市中。像是尾道曾是近代文學家 志賀直哉、林芙美子 居住的地方,他們都以這座小鎮為背景創作出如《放浪記》的經典;而電影導演 大林宣彥 亦將這座城市視為靈感,著名的《跳躍吧!時空少女》就是在這裡拍攝。
接下來本文將會藉由介紹尾道的景點及美食,帶入這座小鎮的歷史與故事,期待有計畫安排前往這座城市的讀者,也能一起在石階的轉折處、海風的鹹澀裡,拾取那些被時光淬鍊得晶瑩的人文碎片、感受尾道的魅力。
2. 穿越坡道與貓影,收藏千年寺院的時光膠囊:行程規劃
2-1. 尾道市內旅行,行程建議
尾道的景點多數非常集中,且都在車站附近,再加上尾道的街道較小、坡道很多,因此個人覺得比較不適合自駕,透過大眾運輸旅遊尾道更為便利。想來到尾道,只需要搭乘「山陽新幹線」到福山車站,再轉乘 JR「山陰本線」,約 20 分鐘就可以抵達 JR 尾道車站。
以本文將要介紹的五個主要景點、以及兩個在地特色美食的規劃來說,安排一天就綽綽有餘。特別喜歡尾道山城寧靜感的朋友,則可以考慮下榻 LOG,安排兩天一夜的小旅行。
上午:尾道車站 → 尾道本通商店街 → 尾道拉麵 喰海 → 小野貓點心鋪
下午:千光寺山纜車 → 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 → 尾道市立美術館 → 文學小路 → 千光寺
傍晚:千光寺新道 → 入住 LOG
2-2. 瀨戶內地區鐵路周遊券 (Setouchi Area Pass)
旅遊西日本地區,個人一直都非常推薦可以購買相應地區的「鐵路周遊券」,因為不只可以大幅節省交通費、也能讓旅遊規畫更彈性。以這次使用的瀨戶內地區鐵路周遊券 (Setouchi Area Pass) 來說,使用範圍涵蓋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城市與觀光地,包括最西側九州的博多開始,往東的山口、廣島、岡山、神戶,到京都、大阪、奈良等熱門城市,甚至還有延伸到四國,像是香川的高松與愛媛的松山等。
用瀨戶內地區鐵路周遊券 (Setouchi Area Pass) 可在七日內無限次搭乘指定區域內的 JR 鐵路,包含新幹線、特急列車與部分渡輪,除了可以大幅縮短城際移動時間,也讓行程安排更加靈活。同時,因為使用範圍比較廣,所以很推薦可以跟果子一樣安排福岡機場進,一路往東玩,最後從大阪關西機場出,特別適合想深度遊覽瀨戶內地區的旅人。
3. 尾道市景點推薦
3-1. 紅堂映翠巒,見證千年歲月流轉的信仰與風景:千光寺
坐落於大寶山半山腰的千光寺,自古以來便是尾道的象徵之一,相傳最早是由弘法大師於西元 806 年創建,距今已經有超過 1,400 年的歷史。千光寺正殿建於 1686 年,鮮紅的外觀在翠綠的山林間格外醒目,因此又被稱為「紅堂」。紅堂以懸空舞台式結構為特色,站在殿前可俯瞰整個尾道港,感受海風輕拂的寧靜與廣闊。
千光寺境內有許多看點,像是有著許多傳說故事的「玉岩」、入選為日本音景百選的「鐘樓」、能敲出鼓聲的「鼓岩」等。此外,圍繞千光寺的千光寺公園在春日約會有 1,500 株櫻花盛開,成為「日本櫻花名勝百選」之一;秋天則會舉辦「尾道菊花展」,為山間添上一抹雍容華貴的色彩。
除了美景與歷史,千光寺的御守也非常有名,那天到訪寺內的工作人員還熱心的向我們逐一介紹,從祈願交通安全、家宅平安、學業有成及良緣締結都有,吸引不少眾多香客與遊人前來參拜與求取護佑。
千光寺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尾道市東土堂町15-1
交通方式:JR尾道站搭乘公車至「長江口」下車,搭乘尾道纜車至「山頂站」,步行約5分即達
參拜時間:9:00-17:00
想前往千光寺的方式有許多種,其中比較多人是沿著「古寺巡禮路線」徒步登山,沿途探訪天寧寺、西國寺等歷史悠久的古剎,最終來到千光寺;若不想攀登石階,也可選擇搭乘千光寺纜車,自山腳站至山頂站僅需三分鐘,輕鬆俯瞰尾道市區與瀨戶內海的美景。
千光寺纜車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山麓站 - 広島県尾道市長江 1 丁目 3-3;山頂站 - 広島県尾道市東土堂町 20-1
交通方式:JR 尾道站搭乘公車至「長江口」下車即達山麓站
運行時間:09:00-17:15 (每 15 分鐘一班)
搭乘費用:大人單程 500 日圓
3-2. 懸浮樹梢間的視角,將城市與海洋納入眼底: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
大寶山素以其清幽的氛圍與俯瞰瀨戶內海的景致聞名,自古以來就讓不少文人墨客的流連;而座落於山頂的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,則是遠眺尾道市區與水道風光的新選擇。2022 年這座展望台經過重新設計與修建,正式以「PEAK」之名對外開放,成為尾道新興的觀景設施。
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 由建築設計事務所 AS (青木淳建築計画事務所) 操刀,設計概念著重於「與尾道市景觀相協調的象徵性空間」,在確保視野開闊的同時,也維護千光寺山的自然地貌。此外,考量到尾道的地理條件與城市規劃,新展望台並未採用傳統大型巴士可達的觀光模式,而是需要透過步行、纜車與電梯等路徑,邀請遊客以更緩慢、親近的方式體驗尾道的風景與文化。
PEAK 展望台的構造為橫向延展的橋梁型結構,全長 63 公尺,寬約 3.64 公尺,平台由中央的 SRC 結構梁向兩側展開,並由逆 V 字型鋼柱支撐,使其在視覺上呈現懸浮於樹梢間的錯覺。這樣的設計不僅賦予建築感性的美感,也能最大程度降低對山景的影響,使展望台彷彿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。
登上 PEAK 展望台,眼前即是橫貫城市的尾道水道,瀨戶內海的蔚藍波光與群島交錯的美景盡收眼底。天氣晴朗時,視線可及遠方因島、大三島等瀨戶內群島的綿延輪廓。展望台旁設有售賣店,提供尾道特色紀念品,讓旅客能將這片風景的美好回憶帶回家。
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広島県尾道市西土堂町 19-1
交通方式:JR 尾道站搭乘公車至「長江口」下車,搭乘尾道纜車至「山頂站」即達
開放時間:24 小時開放
3-3. 於詩文與綠蔭間,感受歷代文人筆下的尾道風華:文學之道
從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 步行到往千光寺的途中,會經過「文學之道」。這條山徑全長約 1 公里,自山頂延展至千日稻荷,沿途立有 25 座石碑,刻錄著與尾道深具淵源的作家所創作的詩文小說片段,包括曾旅居於此的俳句大師 松尾芭蕉、遷居尾道的小說家 志賀直哉、以及《放浪記》的作者 林芙美子 等。
行走於文學之道,石碑錯落於綠蔭間,就像翻開了一頁頁尾道的文學記憶。落葉鋪地,微風吹拂樹梢,前方是尾道市區與水道的壯麗景色,步行約 30 分鐘,便能浸潤於詩歌與自然交相輝映的氛圍之中、與歷代文人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。
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広島県尾道市東土堂町 20-2
交通方式:JR 尾道站搭乘公車至「長江口」下車,搭乘尾道纜車至「山頂站」往山下走即可抵達
開放時間:24 小時
3-4. 融合地方藝術與世界視野、邂逅貓咪與美學的故事:尾道市立美術館
位於千光寺公園內的尾道市立美術館,創立的時間可追溯至 1980 年,源自當地市民的熱忱與文化振興運動;而後隨著時光推移,館方於 2003年邀請世界知名建築師 安藤忠雄 改建,以清水混凝土與幾何簡約風格,將現代建築語彙與尾道的歷史氛圍相融合,賦予美術館低調而有質感的藝術氣息。
館內展覽空間以柔和的自然光線照映藝術品,使觀者在流轉的光影間體驗藝術的沉靜之美;館藏的部分則涵蓋日本傳統與現代美術,並致力於推廣地方藝術家之創作。此外,館方也會定期策劃特展,展出攝影、雕塑等多元創作,像是果子本次到訪正好是附近藝術大學畢業特展呢!
而說起尾道市立美術館,就一定會說起「Ken」與「Go」這兩隻流浪貓。牠們這一黑一橘的貓咪,曾與美術館的警衛展開一場長達數年的攻防戰。2016年,黑貓 Ken 首次嘗試闖入美術館,卻被警衛攔下;數月後,橘貓 Go 也加入這場挑戰,兩隻貓輪番試圖進入美術館,卻總是被警衛溫柔地勸退。
這場「貓與警衛的日常」逐漸成為美術館的獨特風景,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朝聖。美術館更特別出版 Ken & Go 的寫真集《時をかける猫》,紀錄這段可愛的互動。最終,Go 被當地居民收養,而Ken 仍時不時出現在美術館門前,有安排到訪的旅客不妨可以找找看是否能看到牠的身影。
尾道市立美術館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広島県尾道市西土堂町17-19
交通方式:搭乘尾道纜車至「山頂站」,步行約 5 分即達
營業時間:9:00-17:00 (最後入館 16:30)
3-5. 在木質招牌與復古門面間,感受老鋪與文創的時光長廊:尾道本通商店街
從尾道駅出站後,便會來到「尾道本通商店街」。這條長達約 1.2 公里的商圈,由五條小街組成,串聯超過 210 間店鋪。這裡沒有大型連鎖藥妝店或服飾品牌,取而代之的是代代相傳的老鋪與風格獨具的小店,這些店面大多保留著歲月累積的痕跡,木製招牌、復古裝潢與斑駁的門面,在時光的洗禮下散發獨特的韻味。
然而,隨著日本社會高齡化與都市變遷,這條商店街曾一度面臨衰退;還好近年來在「老屋重生企劃」的推動下,這些老建築變身為充滿創意與文化氣息的特色店鋪,使得這條街道得以保存下來。像是「ゆーゆー」便是一間由百年錢湯「大和湯」改造而成的咖啡選物店,保留了舊有的磁磚牆與更衣室格局,使人在品味咖啡的同時,也能感受昔日泡湯文化的氣息。此外,近年來興起的文創風潮,也讓許多新興設計品牌進駐,等待遊客前來挖寶。
尾道本通商店街一帶也是當地文化活動的核心地,在每年夏季會有「週六夜店」與「七夕裝飾」活動、秋季的「大道祭」也總是吸引大量訪客前來共襄盛舉。而位於商店街附近的一宮神社,每年舉行的「貝徹節」,更是尾道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祭典。除了商店街本身的魅力,從商店街的窄巷走出,便能見到電車穿越平交道的畫面,是許多攝影師心目中的最佳攝影點。
對於尋求快速購物體驗的旅人而言,尾道本通商店街或許不如大城市的繁華商圈來得熱鬧;不過,若你和果子一樣喜歡品味舊時光的氛圍、對日式生活美學感興趣,那麼一定要將尾道本通商店街列入行程!
尾道本通り商店街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広島県尾道市土堂 2 丁目 10-2
交通方式:自尾道車站出站後,步行約 3 分鐘即達
營業時間:各店家營業時間各異
4. 尾道市美食推薦
4-1. 從醬油湯頭到豬背脂,在港口品味尾道拉麵的餘韻 :喰海
日本的拉麵文化,隨著地域風土的不同,發展出千變萬化的風味,而尾道拉麵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種。源於港口城市的尾道拉麵,不同於博多拉麵的濃厚豚骨風味,或札幌拉麵的味噌濃郁,這裡的湯頭以醬油為主,並輔以雞骨與瀨戶內產的干魚熬煮而成,讓整體風味既有動物系湯底的醇厚,又不失魚介湯頭的鮮美。
其中,尾道拉麵的最大特色便是浮於湯面的大顆豬背脂,為湯頭增添一層獨特的甘甜與醇厚感,個人非常喜歡!而在這片面朝瀨戶內海的風光之中,「喰海」正是品味尾道拉麵的在地排隊名店。喰海坐落於面海的海岸通,從店內的窗邊座位望去,碧藍的海水與陽光交相輝映;店名喰海,正是取自「品嚐瀨戶內海風味」之意,象徵著這碗拉麵所承載的自然風土。
喰海的湯底講究至極,採用新鮮雞骨與瀨戶內海產的干魚慢火熬製,使得湯頭的層次更加分明,既能感受到醬油的濃郁,又蘊藏著細膩的海洋氣息;而拉麵麵體選用的是本地小麥所製作的細麵、叉燒使用國產豬腿肉,以炙燒手法製成,使其表層微焦,入口即化。整體的呈現讓人一口接著一口,很快就完食了 XD
尾道拉麵 喰海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広島県尾道市土堂町1-12-11
交通方式:JR 尾島站步行約 5 分鐘
營業時間:10:00 - 21:00(最後點餐 20:30)
4-2. 在復古玻璃瓶中,嚐一口綿密布丁與尾道檸檬的享受:小野貓點心鋪
小野貓點心鋪 (おやつとやまねこ 本店) 位於尾道車站附近,白色格子玻璃窗與橙黃色相間的遮陽篷,散發著一種懷舊而溫暖的氛圍。店面空間不大,店內擺放著自家製作的小點心,而其中最受歡迎的商品便是招牌的「尾道布丁」。
小野貓點心鋪的布丁裝在復古的牛奶瓶中,瓶身印有可愛的紅色插圖、瓶身還附有一個小巧的魚形容器,內裝透明的檸檬糖漿。打開尾道布丁瓶蓋的瞬間,濃郁的奶香與蛋香撲鼻而來,吃起來綿密香醇;吃一半後可以再適量淋上 100% 尾道產無農藥檸檬糖漿,感受初戀般的酸甜交錯。
小野貓點心鋪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広島県尾道市東御所町 3-1
交通方式:自尾道車站出站後,步行約 2 分鐘即達
營業時間:11:00-18:00,每周一公休
5. 在時間與空間中,尋找生活的美學 - 尾道住宿推薦:LOG
在尾道這座時間流速被山海調節的港町,下榻 LOG 就好像拾獲一把打開城市靈魂的鑰匙,能更深、更全面的認識尾道。LOG (Lantern Onomichi Garden) 由印度建築師 Bijoy Jain 及其建築團隊 Studio Mumbai 改造,前身是 1963 年建造的「新道公寓」,經歷五年後於 2018 年開幕。
LOG 的設計理念源於「手之力量」, 在整體建構之初,建築師就邀請了當地的工匠參與改造工程,以手工技藝將空間賦予生命。LOG 的牆面使用傳統的土壁工法修復,溫潤的灰泥肌理訴說著歲月的故事、粉橘色的外牆在晨曦與黃昏時分,與尾道的光影交織出柔和的風景。
空間的規劃的靈感則是受到文學的啟發,鄰近 LOG 的志賀直哉舊居,正是這位日本文豪創作《暗夜行路》時的居所,建築師試圖在設計中重現他筆下的尾道風景。LOG 的佈局讓建築與自然無縫連接,大片的窗景迎接山與海的光線流動,讓旅人能夠在這裡感受到時間緩慢流淌的節奏。
LOG 內部一樓與二樓為非房客也可以使用的區域,空間打破了傳統空間的界限,營造出開放而通透的格局。入口處的咖啡館與藝廊彼此交錯,提供了一個欣賞藝術、沉浸閱讀的場所;中央庭院則作為交流的空間,定期舉辦電影放映與展覽活動,使這裡成為充滿人文氣息的聚所。
三樓設有六間客房,每間皆由和紙工匠 Hatano Wataru 親手打造,牆面、天花板與燈光設計皆以和紙覆蓋,柔和的光線與淡雅的色調拼接出彷彿繭般的包覆感。這裡沒有過多的裝飾,亦沒有電視,讓入住者能夠在簡約寧靜的空間中,感受光影變化與日常的純粹美好。
房間裡的光線並不明顯,讓住客依循「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」的生活。上圖為「一床房」,是每天僅有 1 組限定的住宿方案,含早晚餐費用為 44,000 日圓。
入住的餐點都是由料理長 細川亞衣 所主掌,LOG 的料理理念同樣秉持著對土地的連結,餐點的選材依循四季更迭,使用當地新鮮食材,讓旅人能夠透過味覺體驗尾道的風土人情。
LOG 的設計哲學之一,是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。建築師 Bijoy Jain 認為,空間應當保有某種「未完成的開放性」,使其能夠隨著時間、自然與人的互動逐步發展。因此目前 LOG 的完成度僅約 80%,未來將隨著時間緩慢推進至 95%。這種「未完成的美學」賦予空間更大的彈性與生命力,也讓人們得以在其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詮釋。
這種哲學亦體現在生活方式上,像是 LOG 的房間內並未設置垃圾桶,而是希望旅人思考物品的必要性;備品也極為簡約,卻不影響居住體驗。這種對生活本質的重新審視,或許能為現代人提供新的靈感:我們是否需要如此多的物品,亦或是讓生活回歸簡單,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滿足。
LOG 基本資訊 (官網)
地址:広島県尾道市東土堂町 11-12
交通方式:JR 尾道站徒步約 15 分鐘
6. 慢活的山海之城:尾道,旅後感
尾道,這座山海交織的城鎮,以坡道串聯時光、以渡船承載記憶,讓人印象深刻。旅行過這座小鎮,才知道為何這麼多人推薦尾道,或許是因為這裡的美,不在於繁華,而在於許多的真實。未曾整飭的屋瓦、似乎從不趕路的居民,這些未竟之美與慢活,正成就了時間的溫度。當離開尾道時,那漫天的海風,那綿長的石階,依舊留在記憶深處,輕輕擺盪於心。
※ 本文為 JR 西日本 邀請撰寫 (JR 西日本 P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