裊裊炊煙溫柔了嚴冬
飽滿的紅糯米豐足了秋收
如果說旅行太巴塱部落
是從生活到生命的一冊傳承
那願我能用四季更迭的序文
換你每一頁舌尖上的深刻
讓所有奔流的時序
都有了嘴角洋溢的幸福滋味
本文會依照以下順序撰寫,讀者可依序閱讀
1. 關於花蓮光復鄉
2. 旅行阿美族太巴塱部落
3. 縱谷原遊會〈餐桌上的部落旅行〉
3-1. 土地朝朝暮暮的慷慨奉獻,與大自然年復一年的無私餽贈:光復野菜市集尋寶
3-2. 迎風搖曳的紅糯米,在稻浪裡閃耀紅燦燦的一望無際:紅糯米生活館
3-3. 從山間田野的泥巴,到途旅餐桌上的嘴巴:紅糯米美食巡禮 (捏捏飯/紅糯米手卷)
3-4. 淺嚐一口,就足夠微醺整座冬季:手作紅糯米酒釀/辣椒酒釀
3-5. 煙如紗羅的瀰漫,承載部族的生活智慧與火盡薪傳:阿美族祖屋文化導覽
3-6. 山間的生命、與陽光照耀的豐饒,道道都是來自土地的惠賜:紅糯米田野餐桌
3-7. 高抬雙肘是感謝天,鞠躬俯首是對土地的敬畏:歌謠表演搗糯米體驗
4. 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太巴塱部落旅後感
1. 關於花蓮光復鄉
喜歡吹著花蓮的海風,看水藍色的季節潮起潮落;也喜歡慢走縱谷的遼闊,迷失在金黃清澈的稻香四溢。依稀記得,年少時期的第一場花蓮「旅行」,從市區伴著風馳騁到壽豐鄉的雲山水後,下一站就已經被安排到了瑞穗牧場;因此對於光復的印象,不外乎就是由盛暑淋漓的汗、糖廠沁涼的冰,所拼成那塊記憶中,一抹帶有甜味的頓點。
時歲荏苒,長大後的自己因緣際會,開始接觸部落;同時,更隨著越來越深度的旅行,漸漸喜歡走進原鄉、了解原住民族的一切。於是乎對果子來說,如果「糖廠」是泛黃的回顧中,專屬光復鄉的代名詞;那麼「太巴塱部落」就是有了更多閱歷後,途旅中下個篇章的主角。
2. 旅行阿美族太巴塱部落
「太巴塱」在阿美族語中,是「螃蟹」的意思,因早年部落周邊的溪中常出現許多螃蟹而得名。太巴塱部落為花蓮最古老、更是台灣阿美族最大的集落,主要分布在光復鄉西側的山區,與馬太鞍部落相鄰。目前部落內仍保有豐富的傳統文物、刀槍酒皿、木雕藝術、神話圖騰,以及傳統祖屋等,也相傳是阿美族人的發祥地。
同時,太巴塱亦是全臺唯一還持續種植紅糯米的地方,為了讓這份珍貴的部落糧食持續飄香,部落特別成立了紅糯米生活館、舉辦文化祭,並設計遊程,讓旅客也能品嚐這百年傳承的滋味。除此之外,太巴塱近年來也積極地將傳統的文化生活,推廣給到訪花蓮光復鄉的旅客,並與新生代的旅遊體驗結合,從藤編設計、服飾織布、到傳統歌謠,讓旅客以「五感」全面的感受太巴塱部落的魅力與文化。因此這次,就讓我們從舌尖出發,來一場深度的文化味覺饗宴、餐桌上的部落旅行!
觀看餐桌上的部落旅行一日Vlog影片
3. 縱谷原遊會〈餐桌上的部落旅行〉
3-1. 土地朝朝暮暮的慷慨奉獻,與大自然年復一年的無私餽贈:光復野菜市集尋寶
生於山間,回歸海洋,細數來自土地朝朝暮暮的慷慨奉獻,每一口都充滿了感激;所有食材,都是大自然毫不保留的的無私餽贈,如此難得、珍貴非凡。
有句話是這麼說的「阿美族是吃草的民族」。在部落裡,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屬於自己的「秘密基地」,在秘密基地中可以採摘所有日常所需的野菜與能量;而光復市場,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所誕生。清晨六點的朝市裡,不僅可以找到各種都市中少見的在地山菜、神秘的食材,更能感受原住民族純樸和藹的熱情與招待。因此將光復市場作為〈餐桌上的部落旅行〉第一站,探訪這個太巴塱族人私房的食材集散地、透過飲食來了解阿美族的日常,絕對是再適合不過的安排了。
特別喜歡參觀在地傳統市場的果子,對於光復市場充滿了無限的好奇,攤位的族人也都會充滿熱情的向我介紹。像是左圖阿美族奶奶所拿的是「養生菜」,其為芋頭的莖,因為偏鹼性,所以可以用來煮湯調理身體,不過若沒有料理好,食用可能會喉嚨癢癢的;而右邊是阿美族語「Takura」的小青蛙,在很早很早以前,族人在受傷或骨折時,常會生吃補充膠原蛋白,現在多拿來燉湯、或是紅燒食用。
曾經在花蓮東大門市場看過許多特別的原住民蔬菜,在不了解的當下總是覺得「新奇」;在跟著導覽老師一起探索市場後,原本一束束橫躺在攤販上的野菜,彷彿都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,開始多了更多與部落間的「連結」,好像頓時更能共感部落的常民生活。
3-2. 迎風搖曳的紅糯米,在稻浪裡閃耀紅燦燦的一望無際:紅糯米生活館
想成為那迎風搖曳的紅糯米,在妳的稻浪,閃耀紅燦燦的一望無際;讓我年復一年,為妳定義豐潤的盛夏。在豔陽下,當妳將我收割成顆顆耀眼的紅寶石,我將肩負傳承與習俗、飽足文化的靈魂,再滋養妳成為下一片稻海。
一年一穫的紅糯米,是阿美族人的紅寶石,因為收成不易,所以特別珍貴,只有在貴客來訪、或是重要的歲時祭儀中才會食用。目前全台僅剩太巴塱部落仍在種植,讓這流傳百年的傳統,持續飄香。旅行的第二站來到紅糯米生活館,體驗紅糯米美食、DIY手做紅糯米料理。
「小的時候,紅糯米就是我們最喜歡的糖果」太巴塱部落裡,一位80幾歲的奶奶分享著。在生活還尚未堪比如今的富足與便利前,部落裡的健康糖果就是炒過的紅糯米,嚐起來有淡淡的米香,慢慢咀嚼,彷彿穿越了時空來到了數十餘載之前,感受族人的純樸與知足,與紅糯米密不可分的日常。
不論是紅糯米飯、紅糯米茶、紅糯米麻糬、甚至製成酒釀,都讓人回味無窮。部落與紅糯米的牽絆,就這樣從飲食出發,一直延伸到生活、甚至是文化與祭典。每年七、八月酷暑,是紅糯米收割的季節,太巴塱部落都會以手工方式採收,亦會舉辦收穫祭儀式,透過祈福來感謝上天賜予的糧食。
3-3. 從山間田野的泥巴,到途旅餐桌上的嘴巴:紅糯米美食巡禮 (捏捏飯/紅糯米手卷)
來到紅糯米生活館,每個參加的旅客都可以親自品嚐三顆「捏捏飯」。純紅糯米搭配鹽巴直接食用,是部落裡最傳統的吃法;中間的白糯米佐鹹豬肉,有著淡淡清香,口感與味道都有著豐富的層次;最後是紅白混合糯米,沾上黑糖粉更襯米粒本身的香甜。
單吃捏捏飯不過癮,接著繼續製作「紅糯米手卷」。首先,和參與遊程的夥伴們將紅糯米研磨成粉狀,再加入清水與片栗粉混合,攪拌均勻後就可以下鍋製作紅糯米餅皮。
同時,另一組旅客將上午在光復市場挑選到的「戰利品」清洗、切分、下鍋悶煮。看著清晨族人現摘的野菜,從花蓮的山間田野到光復市場,再輾轉端上餐桌,感覺此刻的我們,與所生長的土地有著更緊密的關係。
最後,將煮熟的青菜包進製作完成的紅糯米餅皮中,再加入各式原住民族特色調料,如酒釀小辣椒、花生粉、刺蔥、鹹豬肉等、接著捲成手捲的形狀,就可以享用!一口咬下,有太多的層次無法用文字表達,從酒釀的鹹甜、野菜的清脆,到餅皮的米香、辛香料的點綴,讓食材從泥巴到嘴巴,每一口都是滿滿的感動。
3-4. 淺嚐一口,就足夠微醺整座冬季:手作紅糯米酒釀/辣椒酒釀
妳是我在熾熱的紅糯米裡,手做的酒釀。淺嚐一口,就足夠微醺整座冬季;每道料理,都因為妳的珍貴,而顯得格外難能可貴。或許就是這宛如吉光片羽的甘美,成就了整個部落的文化與傳承。
在生活館裡享用餐點後,更能親手製作「紅糯米酒釀」以及「辣椒酒釀」,將感動延續到都市裡。「紅糯米酒釀」是將蒸熟的紅糯米拌冷後,加入酒糟均勻混合,再填充入玻璃罐中封存。過程中需在罐內挖下約五元硬幣大小的孔洞,預留酒釀發酵時的空間。完成後,待一個月左右即可打開享用,不管是入菜當作調味或是直接食用都是最道地的原民滋味。
「辣椒酒釀」的原料及步驟同樣簡單,只要將成品的「紅糯米酒釀」以及「小辣椒」分層置入罐中,最後再加上少許的酒填充,就大功告成。同樣在製作完畢後,須封罐等待約三個禮拜,且因為沒有混合防腐劑或其他人工添加物,因此開封後須盡快食用完畢。
完成的紅糯米酒釀、以及辣椒酒釀,封罐後除了寫上日期,更會綁上一個可愛的線球飾物。罐子上的小球對阿美族人來說是「祖靈的眼睛」,不僅象徵著部落人的平安健康,更為我們的旅程帶來好運,祈求旅途快樂、順利返家。
3-5. 煙如紗羅的瀰漫,承載部族的生活智慧與火盡薪傳:阿美族祖屋文化導覽
燃起裊裊炊煙,彷彿部落的文化,都在這縷縷暖霧裡,結晶與昇華。煙如紗羅的瀰漫,承載了阿美部族的生活智慧;柴火薰雲不能斷,象徵了族人的代代火盡薪傳,直至遙遠的他方。
從紅糯米生活館離開,來到了太巴塱「Kakita'an」祖屋。「Kakita'an」在阿美族語裡是「權力」的象徵,是由部落裡最有威望的一個家族所擔任,可以說是代表著整個部族的「政府」,掌管了政治、經濟、金錢、土地等所有的事務。這趟旅行中所探訪的「Kakita'an」竣工於日治昭和年間,是目前為止發現唯一樑柱上刻有「繪圖紋」的阿美族傳統建築。之間曾被颱風雖毀,於2003年才重建成如今的樣貌。
祖屋不用任何鋼筋水泥,全由竹子以及藤條編織而成;進入其內,雙腳踏在空心的竹地板上,每一步所發出的聲響,彷彿都是淬鍊數百年來「Kakita'an」祖屋的故事。導覽老師燃起燻火,開始娓娓道來關於祖屋的前生今世、以及如星辰般浩瀚的歷史軌跡與種種細節;所有人靜靜的圍坐在火爐旁,傾心聆聽、透過文字走了一趟穿越時空的祖屋之旅。
來訪祖屋,可以發現許多米酒散落在各個角落,這些一罐罐都是致敬還居住在竹樑上的祖靈所供;祖屋內有兩個生火的地方,過去一處是男族人商議事情處、另一側則是婦女煮飯的地方,這兩者的火必須不斷燃燒,來象徵祖屋的延續與傳承。在祖屋聽著導覽的那個午後,字字句句泛起一圈圈的漣漪、心裡也默默地肅然起敬。
3-6. 山間的生命、與陽光照耀的豐饒,道道都是來自土地的惠賜:紅糯米田野餐桌
閉上眼睛,讓味蕾帶著旅人走進山與海的的故事裡,品嚐著道道料理,感受生活於山間的生命、與陽光照耀的豐饒,道道都是來自土地的惠賜、都是大自然對族人的愛與關懷。
旅行的最後,再回到紅糯米生活館,體驗紅糯米田野餐桌。田野餐桌可以品嚐無數地道的原住民族特色料理,每一項不僅色香味俱全,更有精緻的擺盤!從前菜的野菜沙拉拼盤開始,新鮮的山蔬,搭配刺蔥、獨門佐料,更趁果菜的爽脆與清甜,非常開胃!
其中一定要介紹的是酒釀炭火烤全雞,整隻放山雞經過木炭的燻烤後,外酥內嫩;淡淡的煙燻味遠遠的就讓人垂涎欲滴,細細地咀嚼每一口,除了雞肉本身的鮮美、還可以吃出後韻湧出的酒釀香氣;果子發現烤雞特別適合搭配前菜的刺蔥麵包 (自己亂搭配 哈哈),組合起來既有飽足感,又讓口感和口味的層次都更提升一個檔次。
另外,原住民族特色料理一定不能少了烤山豬肉!脆皮的五花肉淋上檸檬汁的微酸讓人吮指回味,搭配花生及小辣椒,絕對是小米酒的絕佳良伴;另外,洋蔥溪蝦、溪魚則是果子私心的最愛,連殼帶骨的品味這些小小的美味,吃著、嚼著,有那麼一個瞬間,彷彿自己也是部落的一份子似的。
一場豐盛的紅糯米野餐桌,是多少族人、與大自然的齊心協力才能共譜的完美樂章;我想,也許在很久很久過後的某天,那雙料理的手,將不再烹飪,但相信百年間的傳承與味道,將一直留存在部落裡,撫慰族人的胃、與每一個旅人的心。
3-7. 高抬雙肘是感謝天,鞠躬俯首是對土地的敬畏:歌謠表演搗糯米體驗
用餐的同時,族人也為大家吟唱採收紅糯米時的傳統歌謠,太巴塱部落藉由這些旋律與歌詞,感謝大自然與賜予族人溫飽,同時傳達對祖靈的敬意。而我們,則透過音符與美食,越來越深刻的與部落文化連結著。
餐後,族人帶著大夥兒來到紅糯米生活館外,體驗搗紅糯米麻糬。在過去的日子裡,部族裡的男人上山打獵總是需要數天時間,而家中的婦女為了能讓食物保存得更久,於是將想到了將紅糯米搗成麻糬的方法,久而久之就成了部落裡的傳統。
搗著麻糬,大家圍成起了一個圈,開始一起歌唱、舞蹈。他們說,高抬雙肘是感謝天,鞠躬俯首是對土地的敬畏。那些瞬間,在記憶裡彷彿被放慢了數十倍,高歌一曲豐收的笑靨、呢喃對祖靈的虔誠,那個黃昏,至今仍讓果子遲遲無法忘懷。
對我來說,或許字字句句傳唱的經典,都還尚未了解其中的意涵,但卻清楚地明白這些旋律中,每個音符都在雋永著部落、祖靈、與自然間的相存相依,那麼純粹,卻美好;舉手與投足,都是感恩。
4. 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太巴塱部落旅後感
旅行過多少次花蓮,途旅中的山海之美,總是讓人感到遼闊舒心;而走入部落,透過飲食感受阿美族的日常,更是無限的令人珍視。期待接下來的日子裡,在打開紅糯米酒釀、酒釀辣椒後,飄散的香氣能再將我帶回那天,餐桌上的部落旅行,重新感受一次種種美好。
或許,這趟旅行中的每個行程,都看起來單純而純樸,卻實則深藏著人生、蘊含著哲理。原來,旅行太巴塱部落,就像手做一瓶紅糯米酒釀,悸動遠遠不只當下;而是會隨著時間的發酵,越發感動、日漸深刻。
留言列表